职业篮球员蹲深度的重要性、是否适宜以及腰椎压力

我们之前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通过网友们对这件事的讨论所引申出的最大话题————功能性追求与蹲类动作选择 的错误观念。

但细看后,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些大的、方向和观念上的内容笔者完全不敢苟同,于是写下此文进行解析,与读者分享。

蹲得浅可能无法提高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或者极少(Bloom等人2013、hart等人2012);

蹲得浅引起静态力量、最大自主收缩力量、爆发力、动态收缩力量的损失(Hart等人2012);

蹲得浅肌肉活跃度低,理论上对肌肉的肥大、力量、功能性等刺激较少(Fred等人2007、Wirth等人2016);

这意味着不均匀的力量提高可能导致不同的动作幅度下伤病可能性的提升,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本人写到的受伤经历与实验就印证了当时自己受伤后的推测。

而相对的,浅蹲组没有增加(该研究原文没写,但是根据我们上文提到的此文的行文惯例,没有写就代表没有增长)。

(1)在各自位置处于顶尖的篮球运动员(如马龙、奥尼尔、罗宾逊、詹姆斯、乔丹、韦德、保罗等)也许已经有足够精壮结实的肌肉,也许没有增肌需求,但相对整体水平低的职业联盟的球员们;或者刚进入NBA瘦弱的赛季新人;缺乏对抗能力的普通球员;甚至是普通训练者;普通篮球爱好者并不一定也没有增肌的需求。

(2)即便职业篮球运动员可能有控制体重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增肌的动作”对他们不好:因为可以通过设计饮食结构来控制体重。

控制设计饮食+增肌训练的结果是身体成分的改变,使得篮球运动员在体重不上升或者较少上升的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增肌减脂。对运动员来说,这通常认为是相当有利的,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希望自己脂肪多、肌肉少。

因此,总体来说,“更能增肌的深幅度蹲”在整体上还是比“不利于伸膝肌肉增长的浅蹲动作”更优秀、更有额外好处。

第一,为提高柔韧性,虽然民间通常认为要做拉伸,但现代科学证明,拉伸对柔韧性没有什么帮助,或者可能帮助极其轻微,倾向于忽略不计,在统计数据上属于“不显著”。

具体来说,深蹲和常规力量训练,可导致肌肉的的性质和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特别是有一定负荷的负重深蹲动作,可通过增加肌节数,从而间接提高了肌肉的长度和拉伸能力。

这是一个个人猜测,但因为太多的证据和研究都提出“动作幅度更大通常效果更好”(安全的前提下),因此笔者个人认为这个猜测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因为根据体育常识,各项运动确实都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专项技术动作(如举重的下蹲翻技术、力量举的圆背技术、拳击的躲闪和出拳技术、篮球的投篮扣篮抢篮板等)。

对于这些独特的技术,一般认为需要专项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外国人叫它Specific Physical Preparation,简称为SPP。中文可以称专项性体能准备。

但是,另一方面,所有运动都依赖一些基础的身体素质,它们包括基本的力量、基本的肌肉量、基本的心肺耐力、基本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要求等等。

这些基础身体素质,通常与各项运动的专项素质不重叠,且专项技术无法发展到它,因此外国人叫它General Physical Preparation,简称GPP。中文可以称即一般性体能准备。

通常,SPP的训练是要考虑运动员专项技术的,需要紧扣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特征,但是GPP训练不需要。

篮球运动员练力量这件事,为的就是个基础力量以及力量不同的衍生变式,是GPP,而不是SPP。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

篮球运动员在安全的前提下,蹲得有些像健美或像举重运动员,并不是“盲目照搬举重/健美蹲法”————因为GPP训练讲究的就是通用。没有什么特殊性。

在通用层面来说,在安全前提下,幅度相对更大,效果相对更好,这是现代运动生理学和大量证据都支持的。

二、笔者认为,篮球运动员的深蹲应该蹲得深,这是基于GPP训练的需求,基于运动生理学的常识,这并不是照搬举重或力量举的模式。

看上去“腰椎的压力”几个字很吓人,但对于大力士来说,深蹲是重头戏,很少有大力士说深蹲时腰部压力太大的。

他的惊人比赛成绩还包括背着长30英尺(9.1米)重650公斤的原木,走了五步(世界纪录)。这个重量和姿态,按说腰椎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还有大家熟知的大肖,身高2.03米,硬拉420KG,深蹲380KG,各种大力士项目都对腰椎有很高的要求。

马克亨利,身高1米91,但这并不妨碍他无装备深蹲硬拉947磅(426.15KG)的世界纪录保持多年。

以大秀哥和健美八冠王 罗尼.库尔曼 作为参照物,我们认为马克亨利1米91的身高应该是没有什么水分的。

虽然他们比篮球运动员的2.2米身高可能稍微矮一些,他们的上体很长、深蹲做功很多,这依旧不妨碍他们训练,笔者也没有见到相关证据和数据证明他们因此普遍发生腰伤。

我们不是说篮球运动员必须要去和大力士一样。须知,这些高个子也是人,通过训练超出常人在力量相关领域的成就。

而我们说的是,在进行基础GPP训练,既然有那么多高个子完成了正常蹲,作为拿薪水的职业篮球员,也可以蹲好蹲得相对更深获得好处。

也不是在测试时显得仓促,“开卷考”还写错,(考题都告诉你了,何况作为职业运动员以体育职业为生)。

根据扎老师书中的观点,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肌肉发育情况)相符的时候,身高带来的围度增益是平方关系,而肌肉体积增益是立方关系。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民间发现1米6几的小级别健美男子手臂40CM已经是终身的极限,而1米85以上、接近1米9身高的高个子,通常来说,只要他们的相关肌肉基因不是特别差,通常他们即使不训练手臂围度就能接近40CM。

该论文发布在《应用生理学》杂志上,研究了1993-1997年世界举重冠军的表现和身体尺寸之间的关系。

第二,运动员举起的重量,随体重而增加。这意味着身高越高、体重越重的【举重冠军(首先他是冠军了,也就是说,专项技术上面没什么大问题了)】成绩越好 。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对杠铃深蹲极限重量而言,唯一具有统计意义的预测变量是身体厚度。也就是把肌肉体积除以身高之后的结果。

(1)Piper等人1993、Harris等人2012年的研究都得出:身高与深蹲成绩之间无直接关系;

(2)Heday等人2012、Vigo等人2019发现身高、大腿长度与深蹲成绩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有趣的是,Vigo等人2019年的研究将去脂体重(也就是瘦体重、纯肌肉)这个变量控制后,发现大腿长度与深蹲成绩之间是轻度的负相关 关系(r=-0.191)。

然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虚拟的假设情景,它假设的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形:一个人的身高增加但是肌肉量却不增加。

1.腰椎是骨骼,骨骼本身的承受力的能力是相当大的。有数据称,正常人的健康骨骼每平方毫米能承重15KG,按照这个数据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常见的大重量训练的负荷水平完全在腰椎骨骼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2.腰部伤病不是来自于腰椎受力,而是来自于腰椎过分弯折。这种弯折对椎间盘挤压导致膨出和压迫神经。

维持腰椎的伸直的姿态,关键在于竖脊肌和其他背部肌肉。只要这些肌肉力量足够,保持了收缩,腰椎就能一直保持一个伸直的状态,外来负荷就不太可能对其造成伤害。

理论上,我们可以不去考虑腰椎受力到底是多大,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保持腰部平直、背部平直、腰椎伸直,腰椎本身受力即便较大,一般还是安全的。

只有当腰椎因为外来的力,超过了维持腰椎伸直的相关肌肉的力量,腰椎发生弯曲,在弯曲的情况下,椎间盘发生挤压的时候,伤病、膨出等才发生。

的确,上半身长度也好、重量也好,这些都是负荷,但是请注意:脱离了脊柱姿态看负荷,就有点耍流氓了,相当于不考虑收入水平,凭空说物价高。

有研究数据显示,腰带和呼吸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替脊柱分担掉大量的负荷,最多可达40%之多。40%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把200KG深蹲变成了120KG。

这只需要作出一些姿态上的常见调整,就可以让腿长的人减少前倾,作出类似于高杠、奥林匹亚深蹲的上体相对垂直的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腰椎的压力和下背部肌肉的负担。

1、篮球运动员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下蹲更深,这有利于他们的肌肉体积、关节健康(通常认为肌肉水平与关节健康正相关)、静态力量、动态力量、发力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界普遍已证拉伸对柔韧性没有什么用。

2、篮球运动员下蹲更深并不是盲目照搬举重/力量举/健美方式,而是出于对GPP训练的需求,GPP训练不要求与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巧挂钩(只有SPP训练才要求),不管是职业球员还是外行看客,切勿混淆。

3、研究通过严谨的统计学计算,多重回归分析,证明了影响深蹲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的粗壮和厚度,与身高没有太多关系。这是客观事实。

4、民间有一种“长得高就不容易粗壮”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严谨的科学实验中不被支持。实验认为:决定人类身高(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因子是相似或相同的,正常而非极度情况下,身高高的人有更大的肌肉体积。人高马大、身大力不亏等谚语也许对此有所揭示。

5、根据研究计算,在一种不符合现实世界、不负荷客观生物学规律的假设下,如果控制住一个人的肌肉生长,不许长肉,只允许他长高,那他长得越高他就越不利于深蹲;

6、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造成他们深蹲能力弱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相对于其他力量类运动员来说,单位身高内的肌肉体积更少,用俗话来说就是他们对于他们的身高,与其他人群相比,更单薄瘦弱。

7、笔者个人认为,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合理的深蹲方式,也就等同于适合更单薄瘦弱的人的深蹲方式。

到目前为止,笔者既没有见过“单薄瘦弱的人不适合蹲的深”的证据,也没有见过“个子高的人不适合蹲的深”的证据。

8、笔者认为,在现实的针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个人下蹲深度还是要因人而异,安全第一,但至少,它的底线是,笔者并不认同“篮球运动员或高个子都应该蹲得浅”的说法。

(2)腰椎不怕受压,主要怕形变和弯曲;只要不发生腰部弯曲,即“龟背现象”,通常还是比较安全的

这些都属于力量训练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在这方面不是篮球运动员和教练们的专项擅长,所以相对薄弱导致受伤也就不奇怪。

例如我们在视频上见到的运动员体能测试,明明腰部有旧伤(如果传言为真),明明运动员不粗壮,明明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经验欠缺,但却居然不佩戴腰带。

我们在线下班和城市巡回课都会谈及,腰带作为一个纯粹有益无害的配件,是力量训练的必需品,以至于,一切没有腰带的大重量站式立力量日常训练都是任性的表现,这从生物学甚至是生物史的角度都能有充分的证据。

10、国内男篮存在的问题是,专项能力不够国外强,而体能与力量基础准备更差,这不是说国外就没有问题。

职业篮球,本身是天赋说话,拉开了普通人的差距。拿球员和普通人的差距,掩盖球员训练上的不科学和不足,这是没有基础辨识能力的表现,网上这样的网友非常多。

其次才是球员与球员的对比,一比专项上的天赋,长期的成长氛围与对抗环境,二比体能训练的科学化专业化与否。当二者都落后,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在《职业篮球员蹲深度的重要性、是否适宜以及腰椎压力》上留下第一个评论